《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》:讓我們換一顆有錢人的腦袋
書寫這篇文章的此刻,背景音樂是新認識的臉書朋友Matt Lee所點播、分享的經典老歌「The Final Countdown」,心情隨著音樂的節奏起伏,以致於有些激昂。
說到《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》這本書,應該有很多朋友不陌生吧!這本書的繁體中文版出版於2005年12月,最近過年大掃除時才又從不見天日的房間裡找出來。或許因為本書太過經典的關係,我居然手上有兩本同樣的書,一本是2005年冬天便購入的初版一刷,另一本則是2007年10月的初版25刷。這本書堪稱商管書籍中的長青樹,至今仍雄據博客來網路書店暢銷排行榜的第40名。
為了寫這篇讀書心得,今天早上特地到社區的金石堂書店去走一遭,果不期然,我很快地就在商管書櫃之中發現它的蹤影。更讓人吃驚的是最新的書已經來到83刷了,可見它有多麼受到市場和廣大讀者的歡迎了!
老實說,這本書講的不是什麼大道理,但細節往往就在你我不注意的地方,甚至自以為知曉卻又一再犯錯。
用五分鐘,換一顆有錢人的腦袋。聽起來很吸引人,但買書很容易,實際做起來並不簡單!今天,我花了一個早上重新讀過這本書,有了不同以往的領悟。
我敢說,就這本在臺灣出版市場再刷超過八十次的暢銷書而言,看過本書的讀者至少成千上萬,但真正能夠按照作者的建議而執行成功者,恐怕比例並不高。
我們活在一個有因有果的世界,金錢是一種結果,重點是我們要如何去栽種、培養?特別是眼睛看不到的細微之處,我們是否還被往昔的習慣所支配呢?
簡言之,我覺得本書作者T. Harv Eker談的也是一種心法,要從革除自我習慣與思維做起的Mind Hack。有趣的是作者開宗明義便說:「我說的話,你一句都不要相信」,但其實他的意思是鼓勵讀者們找到自己適用的方法,然後持之以恆去執行。
作者提到許多人對金錢的思維都沿襲自長輩、雙親,但親友的思維未必夠正面,也可能缺乏縝密的金錢藍圖。這番話也許刺耳,想想還真是有道理。師法有錢人的思維,看成功人士的傳記,其實是為了開啟我們的天線,以便接收更多的正能量。當然,還有對於金錢、財富的正確觀念。
還記得年前我跑了一趟勞保局,查詢了自己的過往勞保投保資料,待我拿到工作年資證明時,整個驚呆了。原來,我竟然待過那麼多家的公司行號──可以的話,當然我也想從一而終,但很多時候情勢不由人,好比公司裁員、解散、倒閉或被收購,甚至是遇到討厭的主管,都構成了我離職的原因。
但這些當年自以為政治正確的理由,在我重讀《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》這本書的時候,卻猶如當頭棒喝,讓我真正的清醒過來。原來,我只是在重蹈覆轍!
自幼在經濟並不寬裕的家庭中成長,我不自覺被自己的成長背景框限了對金錢的看法,基於生存法則而對安全感有著強大的需求,卻也因此絆住了想要追求夢想與更美好事物的腳步。我無意責怪任何人,卻感恩在新年伊始的此刻,重新讀了這本書,進而獲得了啟迪。
有錢人與窮人不同的17種思考方式 有錢人 窮人 相信我可創造自己的人生相信人生發生在我的身上 努力讓自己有錢一直想著要變有錢 想得很大想得很小 專注於機會專注於障礙 欣賞其他有錢人和成功人士與消極的人或不成功的人交往 樂意宣傳自己和自己的價值觀把推銷和宣傳看成不好的事 大於他們的問題小於他們的問題 是很棒的接受者是差勁的接受者 選擇根據結果拿報酬選擇根據時間拿報酬 想著「如何兩者都要?」想著「如何兩者選一?」 專注於自己的淨值專注於自己的工作收入 與積極的成功人士交往討厭有錢人和成功人士 很會管理他們的錢很會搞丟他們的錢 讓錢幫他們辛苦工作辛苦工作賺錢 就算恐懼也會採取行動卻會讓恐懼擋住了他們的行動 玩金錢遊戲是為了贏玩金錢遊戲是為了不要輸 持續學習成長認為他們已經知道一切
追求成功和快樂,並不是罪過。而你我最應該學習的技巧,就是訓練並管理自己的心智。就從現在開始,讓我們換一顆有錢人的腦袋吧!
Every day, you get the opportunity to change your life. Change what you do not want. Change what makes you unhappy.
― Rodolfo Cost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