迎接人工智慧的時代來臨:歡欣,或者畏懼?
說到人工智慧,你會想起什麼?
曾經,人工智慧(Artificial Intelligence, AI)還只是科幻電影裡吸引觀眾目光的噱頭;或者,會讓人想起1997年5月,世界西洋棋王蓋瑞.卡斯巴洛夫(Garry Kasparov)與IBM的「深藍」的對弈。當時,鏖戰到了最後一局(第六局),卡斯巴洛夫只下了19手就認輸。結算之後,「深藍」還淨贏一局。
人工智慧,這個聽起來未來感十足的字眼,其實背後是一門古老而悠遠的學科,從問世到今天至少有超過60年的歷史。
以往,人工智慧就像是一個神祕的黑盒子,但是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,我們不再只是重睹電腦和職業棋手對弈的場面,而會發現人工智慧愈來愈深入你我日常生活的場景之中。
支持「科技萬能論」的人士,自然高度期待人工智慧可以加速開發,幫助我們建立更有效率的社會,也對工作與生活有所助益。但像是Tesla電動車公司的執行長伊隆.馬斯克(Elon Musk)卻也提醒我們,「我們需要對人工智慧非常謹慎,否則其在未來的危害性將不亞於核武器。」
馬斯克表示,人工智慧就像「召喚惡魔」這種神話中遠古的術士才會研習的恐怖技法一樣,將會為研究它、使用它的人帶來無法預估的惡果。每個巫師都聲稱自己可以控制惡魔,但最終卻沒有一個人成功的。
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派屈克.溫斯頓(Patrick Henry Winston)教授說,人工智慧就是研究如何使電腦去做過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慧工作。
投入人工智慧的研究,可預期增進人類生活的福祉,但如何去拿捏和控制,顯然是一個大哉問。也有人說,目前大家對機器人威脅的擔憂,暫時是多餘的;但也許再過二、三十年,人們將會面對這個問題。
今年三月,Google的AlphaGo將挑戰韓國棋王李世乭,擅長機器學習的電腦與絕頂聰明的棋手之間的對戰想必精采可期。今天也還在過年期間,或者我們可以先輕鬆一下,連上紐約時報的網站和人工智慧的電腦對玩「剪刀石頭布」,看看誰比較聰明?
人工智慧的時代即將到來,歡欣或者畏懼,其實也都是人之常情。但如何善用人工智慧,進而提昇人類生活的品質,遲早也將是我們這個世代所需要面對的課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