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希望而讀:三種價值,翻轉你我的人生
臉書告訴我,俊德和我從2015年8月開始成為朋友;其實,我知道他好一段時間了。不只是因為他同樣姓鄭,或者也熱愛讀書,而是這個看起來斯文的年輕人,竟然有如此巨大的力量投入經營社群,並把這個社會企業經營得有聲有色。
我和俊德見面的次數不算太多,但對於他和另一半楊佳樺於2010年創辦Facebook粉絲專頁「閱讀」的事蹟,倒是了然於心。很多人只看到百萬粉絲團風光的一面,卻忽略他曾有半年收入歸零、慘澹經營的另一面。
曾有幾次機會,和俊德一起上課、參加活動,也得以進一步瞭解他經營「閱讀」社群的初衷。而每次和俊德聊天,除了交換彼此的近況,也常聽他談起最近的新計畫,讓人覺得他持續在進步。我想,這應該也是拜大量閱讀所賜吧?
眾所週知,臺灣的出版產業不景氣,愛看書的人也愈來愈少,面對這些現實環境的劣勢,俊德是如何因應和突圍的呢?根據我的觀察,他有幾點值得我們學習:
一、正面思考
戴著眼鏡的俊德,給人的感覺是誠懇、斯文又不失專業,和他的交談很舒服,一如他筆下的文字總是充滿希望。但他可不是只有一副「暖男」的形象,而是連思考和行事作風也很積極、正面。
十八歲時生病的經驗,讓俊德的人生觀有了很大的轉折,也促使他開始思索生命的價值與意義。於是,他從分享自己閱讀到的好書開始做起,逐漸獲得迴響,也驅動了更多人一起投入閱讀的行列。甚至還有讀者開始投稿,分享自己的故事與體驗,進而開創一個專屬的閱讀社群。
雖然出版產業陷入低潮,但他也總是想方設法,思考許多方式來協助出版社的朋友,同時也鼓勵網友們走進書香的世界。
儘管「開卷有益」的道理大家都懂,但能夠長年持續身體力行,這一點真的很難能可貴。
二、跨界整合
如果不刻意提起的話,也許很多人會猜想俊德是文學院或傳播科系出身,其實他大學時代讀的是醫學工程,也曾從事醫療業務的相關工作。
這個世界上喜歡閱讀的人其實不少,但真正能夠跨界整合和創新的人並不多,而俊德真正做到透過閱讀,翻轉自己與他人的人生。
我也聽他提起,除了透過「閱讀」粉絲專頁來分享書訊和大家所撰寫的故事,他們也積極舉辦讀書會,還透過桌遊、辦活動等方式來吸引人們進行交流。很少人想到,讀書也能和桌遊扯上關係,真正做到「寓教於樂」,想想也真不簡單呢!
俊德曾經說過,「閱讀有一百種可能。」老實說,我也辦過很多次讀書會,也有過很多的經驗,但他卻能突破現有的形式與窠臼,每次的活動設計都有一番新意,我想這也是值得學習和觀摩的地方。
三、熱心公益
對俊德來說,成功的定義並不在於追求名利,而是透過一些有意義的活動,讓大腦的思維離自己的心愈來愈近。
「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」,閱讀社群的成功也並非偶然,但是不免有人羨慕他擁有百萬粉絲團,甚至開始算計閱讀社群背後可能隱藏的各種商業邏輯,但他卻不做如是想。
俊德深信,每個人在閱讀中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生命的答案。他不僅善用這股力量,號召書友投身淨灘、義賣等公益活動,還以身作則雇用了許多身障或來自弱勢家庭的人士,一起投入帶動閱讀風氣的行列。
綜觀以上幾點,讓人充分感受到俊德充滿希望的積極作為與觀點。
每次和俊德碰面,聽他興致勃勃談起新的提案,總能看到他臉上所綻放的神采。這也讓我想起法國哲學家亨利‧柏格森(Henri Bergson)的名言,「要像個行動家來思考;像個思想家來行動。」
我想,在思想與行動之間,俊德已經取得了絕佳的均衡。嗯,這也是酷青的精神吧!
★ 本文出處:本文原發表於酷青發聲
★ 圖片來源:unsplash.com